“火针”绘美景 高温点丹青

 以电烙铁代笔,以高温代墨,就可“烫”出一幅幅逼真的山水风景画,这种“点石成金”的绝活儿在南郊区西韩岭乡东肖河村农民艺人张革看来,却是易如返掌。他的烙画如今已成为人们喜爱收藏、订购的特色工艺品。近日,他的又一幅长卷《八十七神仙卷》的草图已设计完成,不久,将会面世。

    谈到烙画,张革告诉记者,烙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汉代的烙马印,到了唐宋,烙画已经可以在木梳及筷子等生活用具上表现出装饰效果。不过当时没有电,烙画只能用火盆烧热的铁棍作画。发展到明清,聪明的工匠们利用油灯的热量来作画,张革家至今还保存着一套祖上传下的油灯烙画工具。

    张革说,制作烙画是他家祖辈传下来的传统技艺,那时候,祖父跟随曾祖父制作木梳。为使产品更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欲,便开发很多有自己特色的烙画图案,还有自己的标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从南方来到北方安了家,烙画及梳子制作行当一直干到张革父亲中年时期。后来随着塑料产品的增多,梳子产业已不能养家糊口,父亲又开始在木制家具上烙画并且风行一时。从那时起,“因为家具烙画能赚钱,我也随父亲干起了油漆及烙画,到了1990年以后,家具烙画已不是很好干了,我就开始琢磨怎么让烙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而不要依赖其他媒介,从而证明它的存在。后来,我想到应把烙画做得更精致一些,装上框子,让它成为一种全新的工艺品放在礼品店出售。接下来,我又在葫芦上烙画,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我又在烙制葫芦的基础上开发了宣纸烙画和丝绢烙画。丝绸是烙画的最佳材料,它具备烙画需要的全部条件。这样,产品就有了全新的生命力。”

    2003年,张革带着自己的葫芦烙画走向了市场,在现场边做边买,应顾客要求在葫芦上烙上名字。当时由于价格便宜加上精湛的技艺,张革的葫芦烙画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经过10多年的执著追求,张革真正体会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含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烙画风格。他的作品在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万民艺术珍品展”中获得银奖,在山西省首届工艺艺术精品博览会中获银奖,作品被省博物馆收藏。一幅长4.5米、展示云冈石窟、华严寺、古长城、水神堂等15个景点的丝绢烙画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作为一名民间烙画艺人,现在,张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通过自己的烙画把这一民间艺术表现出来,将这一民族瑰宝发扬光大,为我市文化产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tongzx.com/dtxjji/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