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可知其

在婚姻里,女性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人说,一个女人会影响三代人,她承担着要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管理家庭的责任。如果她没有扮演好一位母亲的角色,那么她的孩子便不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她没有扮演好一个儿媳的角色,那么她公婆的晚年也将会笼罩在痛苦中;如果她没有扮演好一个妻子的角色,她的丈夫得不到理解,他们的小家庭也会出现危机。我们传统的家庭模式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往往女性承担的家庭责任会更加多一些,而似乎每一个女孩子婚后的生活都大同小异,她要时刻扮演着一个发动机的角色,推动自己的小家庭和大家庭不断发展。

桃花朵朵

第一章以娇艳怒放的桃花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拥有着充满生机活力的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便交代了她结婚的时令,是桃花盛开的时候,也就是春天。我们需要知道桃树的一个特点,它是先开花再长叶的。“夭夭”一词,意蕴丰富。《毛传》将它解释为“其少壮也”,形容桃花茂盛的样子,是指桃树此时的柔媚之态;钱钟书先生认为“夭夭”是指花笑,代指新娘子甜甜的笑容;朱熹认为“夭”是“姣好貌”,满树都是鲜嫩的桃花,多么水灵动人啊,用来比喻新娘既年轻又漂亮。“灼灼”本意为明亮,用来突出色彩,诗中用来形容桃花盛开的艳丽,新娘的美丽,婚礼的喜庆。朵朵桃花迎面而来,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觉到桃花的蓬勃生机。

而后的“之子于归”是全诗的诗旨,在古代,女子出嫁到婆家称为“于归”或“归”。“宜有室家”,“宜”是和顺美满的意思,希望这个女孩子的到来可以给这个新家庭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贯穿全文三章,概括了一个真正的好女子应有的品行,贤良淑德,和顺恭俭;凝聚了当时人们对女子的德行规范,要求遵循“三从四德”。“室”是指夫妻所居,“家”是指一门之内,实际上就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和父母等共处为“家”。这里表达了希望新娘可以和丈夫的家人和睦相处,这既是对新娘美好的祝福,也是当时对女子的要求。

果实累累

第二章由花写到果,表达了对新娘婚后的美好祝愿,希望新娘早生贵子。“桃之夭夭,有蕡其实”,“蕡”,一说是圆大的果实,二说是颜色斑驳貌,我们可以将二者结合,不仅果实比较丰硕圆润,而且可以看见桃子红绿相间的颜色。我们注意到,上一章写的是花,这一章写的是果实,花开得好说明今年的果子将会长得又大又多。“宜其家室”,而上文用的却是“室家”,乍一看可能觉得这两个有不同的意思,但经过调查考证,我们会发现二者含义区别不大,作者将其位置调换,可能只是为了押韵而已。除了押韵可能还会有递进的含义,是对女子品德赞美的肯定。“宜其室家”说明女子长得好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大家都喜欢她。但“宜其家室”可能更加说明了这个女子的生育能力强,还特别能干,更容易受到丈夫的喜爱。

开枝散叶

第三章写到桃树的叶子,花开以后就要长叶子了,枝繁叶茂就意味着家族的兴盛,希望女子来到这个家族以后,为这个家族开枝散叶,并端正品行,勤俭持家,使这个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形容桃树叶子的茂密,让人仿佛置身于枝繁叶茂的桃树荫蔽下,这里预示着对家人的荫蔽,希望女子持家有道。最后一句用“家人”代替了之前的“室家”和“家室”,这里他们之间是相对的,但这句诗主要还是表达希望女子遵守三从四德,使得家族兴旺。

《桃夭》各章的前两句,都是全诗的兴句,这样使得诗人抒发的感情更加含蓄委婉,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看到那艳丽盛开的桃花便联想到新娘秀丽的容貌;看到那随风飘扬、婀娜多姿的桃枝,便联想到新娘柔软苗条的身材;看到那压低枝头的桃子和浓重的绿荫,便联想到新娘健美的体魄,而这也正是人们希望未来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此诗的妙处就在于它选择的是平常的意象,但却唤起了人们青春的活力,将结婚时欢乐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桃夭》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求偶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艳如桃花,形象美丽,该肥的肥,该瘦的瘦,这只是外在美;“有蕡其实”生育力旺盛,娶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宗接代,虽然这不一定正确,但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你要使得家庭和睦,阖家欢乐,家族走向兴旺发达。这才算得上是美丽的女子,合格的妻子。

小结

《桃夭》一诗,短短四十八字,而且还有一些是重复吟咏,却道尽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芳华。桃花形容女子的美丽,比喻女子出嫁之前的娇艳;果实是指传宗接代,是希望女子嫁人后使得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叶子是指开枝散叶、兴家旺夫,是希望女子持家有道,使得家族兴旺。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即使是很少读《诗经》的人,一般也都听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全诗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用鲜艳的桃花来比喻少女的美丽,在读过这两句以后,眼前不禁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其二,字里行间中充斥着一种欢乐的气氛,也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美满家庭的追求;其三,这反映了古代对女子的要求,既要有“灼灼其华”的外在美,又要有“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的内在美。

南書房

杂史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tongzx.com/dtxsh/142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