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特色铜丝画受青睐

 别人用笔作画,而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2011届毕业生张兵兵却用铜丝作画,一根根铜丝在他的手中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鲜活的艺术。4月14日,由他创作的一组反映北魏历史风貌的系列铜丝画在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展出时受到省城学子的一致称赞。

大同风光

    走进不足50平方米的展厅,俨然进入一个“北魏艺术博物馆”。张兵兵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是民间工艺品艺人,父亲是一位喜欢文化的人,所以他的基因里既有母亲的心灵手巧,又有父亲的文化涵养。2007年,他来到大同求学,被这里深厚的文化所吸引,也为这里的一轴双城的特色城市理念和“三名一强”的城市发展思路所折服,尤其是北魏平城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业余时间,他从大学图书馆里或市内文化界前辈那里借来一本本有关平城文化的书籍一遍遍地啃读,有时甚至忘记吃饭。令他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时,去年“两岸三地”佛教文化论坛期间,他第一次拜访了我市文化学者、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赵忠格老师,当时赵老师拉着他的手,给他讲了许多有关平城文化的深刻内涵。“赵老师渊博的学识令我非常佩服。”张兵兵说。毕业后,他本想留在大同,继续研究他酷爱的平城文化,可太原还有他的父母,“父母年纪大了,需要我照顾,家里也为我安排了工作。”所以,张兵兵在大同待了半年多,就回到了老家太原。但热爱平城文化的念头依然不减,在等待工作的日子里,他潜心苦读平城文化,利用QQ向大同的朋友请教、交流。慢慢地,他觉得北魏平城文化内涵广阔,那么,如何更好地将其进行系统地展示,成了他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探索,他想到了工艺品,如果能制作一套特色工艺品,就可以更直观地再现北魏平城文化。经过一段时期的“深加工”,他的北魏铜丝画诞生了。

    张兵兵说,做铜丝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首先要在纸上打底稿,在模板上描绘出样子,然后选木板,切割、拉平。另外还要准备各种铜丝和胶水,以及镊子、钳子、锉、锤子、尺子等工具,制作时要一丝不苟,特别是制作头发时需要一根根地粘贴,有一次,他为了将“云冈第三窟”胁侍菩萨的发饰制作得精致一点,被铜丝扎了好几次手指,流了很多血,而他却依然坚持。

    “艺术是文化展示的特有载体,而近年来大同艺术品市场却始终徘徊不前。艺术品的创作不仅在工艺上属于老旧的层次,而且在文化内涵上极度缺乏对本地文化的挖掘。大同是北魏的帝都,是公元五世纪世界文化的核心点,在北魏平城时代,鲜卑人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还留下了北魏方山永固陵、明堂、平城遗址等众多文化遗存。我们守着文化的宝贝,却不知道去传承,去发扬,值得反思。”这是张兵兵对大同工艺文化的最大感悟。

    他最后希望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应该多看看北魏的历史,这会对一个人人格的完善和艺术创作有无穷的帮助。除了喜欢读书外,他还是一个喜欢文化旅行的人,四年的大学时光,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大同各个县区,甚至到了众多的小村落,他说:“读书读得再多,如果不旅行就是书呆子。”

    现在,张兵兵准备把他的“北魏铜丝画”进一步打造成一个独特的平城文化品牌,形成集摄影、文字整理、出版、培训、动漫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tongzx.com/dtxys/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